钻石:一坨碳的发迹史

编辑:我爱钻石网 2015-05-30 3941

  钻石不保值。可人们为何爱钻石?有人说,我结婚时没买钻石,觉得它除了漂亮之外,就是一高贵的废物,作为实用主义者,我盘算着用钻石的价格,可以去某个小岛上晒几天太阳,购置一套家庭影院,买够猫咪吃一辈子的罐头。。。。。。

  显然这种想法的人不属于大多数,世间的男男女女对这块亮晶晶的石头的热情早已超越了普通消费品的范畴。除了亮晶晶的外表、珠宝商联手打造的关于爱情的幻想外,还有什么内在驱动力吗?

  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解释了人类对钻石的欲望。

  没有比钻石更适合炫耀性消费的商品了,钻石的价格越高,就越受人喜爱,越能展示主人的地位。

  碳元素、奢侈品、爱情符号,这就是钻石的三个切面,钻石不保值,也不稀缺,但人性的虚荣和商业运作,让宝石这个行业继续繁荣下去。

  一、 钻石发迹史

钻石一坨碳的发迹史

  西伯利亚是块宝地,除了黄金、石油,还产钻石。俄罗斯在2012年9月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称,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发现了一个巨型的钻石矿,有万亿克拉的储量,是全球钻石储量的几十倍,足够满足全人类3000年对钻石的需求。

  稀缺的石头?

  在19世纪以前,钻石确实称得上稀缺品。只有在印度的河流和巴西的雨林里有少量的发现,全球的宝石级钻石的产量每年也不过几千克。因其无比坚硬的特性和华丽的外表,钻石一直被皇室和权贵所垄断。

  地球上也不乏钻石资源,但开采不易。它真正的家在地球深处一块被称为地幔的地方,整个地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几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碳粒慢慢地结晶成钻石。

  钻石之所以会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是火山爆发的结果,火山把钻石带到了地表,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中,极少一部分钻石被冲入了河流,古印度人就是首先在河流中发现了钻石。

  现代钻石工业拉开序幕后,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到2011年时,地底下已经挖出几亿块钻石,全球一年钻石的产量就高达1.24亿克拉,约24 800千克,将近25吨。

  然而,钻石的价格不但没有大幅度下跌,相反地,钻石的价格一直在平稳地上涨。

  这是因为钻石商人恐吓公众,钻石就要枯竭了。2010年开始,以戴比尔斯为首的钻石商人们就在宣扬钻石峰值理论:按照他们的说法,世界上的钻石资源正在日渐枯竭,现在已经探明的钻石储量约30亿克拉,按照现有的一亿克拉的年产量,钻石只够开采30年。

  俄罗斯新公布的巨型钻矿会不会打破这个幻象?俄罗斯发现的超级钻石矿会改变钻石的未来吗?很可能不会。既因为钻石市场的潜规则——戴比尔斯的垄断,也因为那条无比成功的广告语至今还在误导着整个世界。

  市场的掌控手

  没有人知道钻石在真正自由交易市场上的价格,因为钻石贸易在124年前,自从戴比尔斯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钻石后,就失去了自由。

  1870年,在南非的戴比尔斯兄弟的农场附近发现了大型钻矿,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突然间市场上钻石供应爆满,钻石价格开始应声下落。

  开发南非钻矿的英国金融家们意识到:钻石本身没太大用处,不当吃不当用,钻石的价格完全靠它的稀缺性维系。如果继续不加节制地向市场投放钻石,它的价格将一泻千里。

  钻矿的投资者们别无选择,只能强力控制钻石的产量,延续钻石稀缺的幻象,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应运而生。

  戴比尔斯公司在19世纪末几乎控制了南非所有的钻矿,当时的南非的钻石产量占据了全球钻石产量的90%以上。

  掌握了全球9成以上钻石来源的戴比尔斯公司,大规模消减了钻石的产量。

  更重要的是,戴比尔斯建立了至今仍在运行的钻石的两大销售方式——1、人为地制造钻石的稀缺性,戴比尔斯垄断了南非的钻矿后,整个南非的钻石产量下降了40%;2、创立了钻石配售的单一渠道,戴比尔斯的钻石只被出售给伦敦钻石集团的极少数买家,再由这些少数买家投放市场,戴比尔斯是这个单一渠道的控制阀,他们不但垄断了钻石生产,还垄断了钻石的销售。

  在戴比尔斯的控制之下,钻石的价格在一年之内,几乎翻了个倍。

  戴比尔斯公司建立了中央销售机构(CSO) ,中央销售机构每年举办10次钻石“赏光”活动,不是所有的钻石商人都有机会参与这个赏光活动,只有被戴比尔斯精心挑选的“看货商”才有机会参与

  为数不多的看货商个个都是业内实力雄厚,拥有大型切割厂和庞大的销售网络。

  但在钻石帝国的缔造者戴比尔斯面前,这些钻石大亨毫无谈判能力。戴比尔斯按照质量和成色搭配好钻石,密封在一个个小盒子内,看货商们只能看到盒子外的标价。他们只能选择买或者不买,既没有讲价的余地,也不能挑拣或者抱怨盒子里的钻石。

  美国顶级珠宝品牌哈利·温斯顿的创始人,一度抱怨戴比尔斯的“邪恶”,立刻就被踢出了看货商的名单。但温斯顿又找不到新的钻石来源,只好乖乖认错,又回到了看货商的名单中。

  看货商的顺从当然有好处,有稳定的钻石来源,意味着可观的利润。看货商从戴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后,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切割中心打磨后,卖给大型批发商,接着转到中间商,最后才是零售珠宝商。

  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候,凭借着戴比尔斯对钻石资源的强力垄断,这套钻石交易体系正常地运转。

  比黄金更保值?

  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的新钻矿不断涌现,戴比尔斯再也无法垄断所有的钻石资源。戴比尔斯出产钻石份额不断下滑,到20世纪末,戴比尔斯的钻石产量下滑到全球产量的60%。

  戴比尔斯聘请了来一家咨询公司进行公司的战略评估。戴比尔斯接受了贝恩公司的建议,不再执著于对钻石资源的绝对垄断,开始把自己打造成钻石的“最佳供应商”,并专注于建立自有品牌的奢华商品。

  戴比尔斯放弃了钻矿的垄断,截至2011年,戴比尔斯出产的钻石仍占全球钻石总量的40%之多,拥有另外40%的俄罗斯的埃罗莎,加上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旗下的钻石,仍然是一个坚不可摧的联盟。

  这个联盟的钻石以一个垄断价格卖给看货商,途经切割中心、各级珠宝批发商、制造商、零售商、商场,各种加价之后,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

  刚出矿的钻石毛坯每年的销售额在6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同一时期,珠宝零售业的销售额在560亿美元以上。

  零售业的丰厚利润,是这个钻石界的共识,却鲜受到公开讨论,鲜有钻石的零售商愿意公开自己的利润。

  根据美国珠宝零售商札雷公司提供给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资料,其珠宝商品的毛利润为50%以上,而罕见的粉红色钻石、蓝色钻石的售价更是批发价的三到四倍。如果是蒂芙尼、卡地亚等奢侈品牌出售的钻石,价格只会上涨得更多。

  戴比尔斯公司也垂涎三尺,他们在2001年与LV集团合作,建立起一系列专门销售戴比尔斯品牌珠宝的高档零售店。

  中国的钻石零售商业不遑多让。多家媒体调查发现,出厂价3000元的钻石,进入商场要卖到10000元。

  量贩式钻石商场美克拉美公司的创始人万子红称,在传统的百货模式下,消费者购买钻石的价格中,33%是给供应商的,各级中间商和品牌商占42%,商场收取25%。

  根据万子红的说法,一般品牌钻石的零售价=工厂出厂价×4,加价率是300%;而卡地亚、蒂凡尼、宝格丽等奢华品牌,钻石的零售价=工厂出厂价×6或者8,加价率高达500%~700%。

  高昂的终端价格似乎并不能浇熄人们对钻石的热情,钻石商除了赋予钻石代表永恒的爱情外,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它可以保值。

  珠宝商和媒体总喜欢讲述明星巨贾们卖掉钻石获利的故事,比如伊丽莎白·泰勒钻石,泰勒获赠这颗钻石时价格是100万美元,当她卖掉时,价格是300 万美元。但这颗巨大的钻石未加工前重244克拉,切割和抛光后重达70克拉。它和每年市场上出售的上百万枚小钻石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公众被灌输了一个观念,一克拉以上钻石可以保值,每年都以5%的速率上涨,从未跌过。

  事实真的如此吗?1970年,伦敦的一本消费者杂志突发奇想测试一下钻石的投资价值,它花了400镑在一家珠宝商家买了两颗1.5克拉的钻石。 1978年,当杂志的主编戴夫·瓦茨打算出售这两颗钻石时,大多数商店都拒付现金,瓦茨收到的最高的报价是500磅,如果考虑到当时的通货膨胀率,这个报价相当于1970年的167镑。瓦茨的结论是,赔得很惨。

  荷兰消费者协会也做了个试验,他们购买了一枚超过1克拉的钻石,8个月后,向阿姆斯特丹20家最大珠宝商推销这枚钻石。其中19家珠宝商拒绝购买,只有一家肯收购这枚钻石,报价只有购买价格的一小部分。你用零售的价格购买一枚钻石,是钻石批发价的好几倍,等你出售时,只能以比批发价更低的价格卖给珠宝商,钻石的增值在出售的过程中损失殆尽。

  二、爱情“永恒致幻剂”

  1938年,戴比尔斯创始人之一的儿子哈里·奥本海默访问了纽约艾尔广告公司。后者提出了强化钻石和爱情之间关联性的想法,让女人认为钻石是浪漫求爱的必要部分,让男人相信更大更好的钻石可以表达更强烈的爱意。

  “钻石恒久远”这条著名的广告语被提出,它简洁、明确、琅琅上口,将一个概念——钻石所代表的永恒的情感价值——深植人心。具体的广告攻势一方面从电影和电影明星中展开,名流的爱情故事里钻石频繁登场,到了1947年,广告的重点转向了公众的心理需求,强化钻石作为订婚仪式的需求不可或缺。人们被灌输钻石不是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宝石,而是求爱和婚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戴比尔斯则以它的硬度去借喻爱情的永恒——尽管我们本来明明都知道那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东西。

  钻石始终是成功、地位和事业的明显标志。男人需要钻石,是期许一个“爱的礼物”能提升他在女人眼中的地位,而女人在接受钻石时表现出的惊讶,拿到了钻石又保持了纯真。玛丽莲·梦露在1953年的电影《绅士爱美人》中扮演拜金小姐Lorelei,高唱“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终究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渴望钻石的女孩不会错,她们不过是渴望稳定,渴望美好的婚姻。

  美国钻石的销量在3年内就上升了55%,重要的是它成功走进了中产阶级、乃至更低一点的层级,它开始为寻常百姓所拥有。戴比尔斯的国际化推广则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提出的广告案创意是:巧克力、鲜花、皮草的礼物,都无法满足女人对“焕然一新的浪漫”的深刻心理需求,而钻石作为唯一礼物,才是相伴一生的见证。

  戴比尔斯1993年进入中国。它首先委托香港奥美为“A Diamond is Forever”寻找一句巧妙的翻译,最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胜出,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佩戴黄金、翡翠为主的传统局面。

  这句话既然可以深刻影响整一代美国人的心理(以及日本人、德国人、巴西人……),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人不会被这句魔咒般的话语所诱惑?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的钻石首饰销售额不足100万美元,到了2000年——加入WTO的前一年、也是被戴比尔斯的魔咒洗脑后的第八年,这个数值已达到了61亿人民币。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内钻石行业的衰退也挡不住中国新人对于钻石趋之若鹜的脚步。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一个调查表明,中国的新郎愿意付出三个月的月薪为新娘买下一枚婚戒。人们相信他们拥有的钻石所带来的价值远高于市价,尤其是女性,她们会在心理上对她们的钻石产生依赖,绝对抗拒任何卖掉它的念头。钻石,它和黄金不一样,它是情感的连接物,是承诺,是盟誓,是非卖品。被戴比尔斯赋予了神圣幻觉的钻石告诉你它代表永远,而永远意味着永远不应该被转售。

  所以“钻石恒久远”这句话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爱德华·爱泼斯坦在《钻石浮沉录》里的答案是:让你把钻石存着,别抛,否则钻石市场价格不稳。

  2009年,中国的钻石需求从之前的全球第六跃升至第二,并保持至今。世界钻石理事会主席Eli Izhakoff感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可谓钻石行业中的新星。”

  钻石的时尚隐喻着成功,而成功不同于幸福,幸福我们可以细细品尝,成功却不能够锦衣夜行,它是我们需要戴在手上、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的logo。

上一篇:中国常林钻石|常林钻石值多少钱
下一篇:名钻百科:大莫卧儿钻石
选购商品
更多商品等您选购
相关推荐
包邮保价
全国联保
线上刻字
一钻双证
15天退换
400-666-9518

(服务时间 08:3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