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内外部特征图解
1. 钻石内部特征
内部特征是决定钻石净度的重要因素,又常常称为“内含物”。
内部特征对于VVS及以下级别的钻石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外,有无内部特征也常常是VVS与其更高净度级别的区分标志。
内部特征的存在状态有两种情况:
一是内部特征完全包裹在钻石的内部,例如包含在钻石内部的包裹体、内部纹理等,这种内部特征通常是原生的,称为封闭式内部特征。
二是内部特征与表面连通,称为开放式内部特征,这种内部特征在表面有开口,但是仍以深入内部为主。
例如,大的裂缝、大而深的破口以及激光孔等,它们常常对钻石的净度甚至钻石的牢固程度造成严重影响。内部特征根据其性质常常可以分成包裹体、裂缝和激光孔道等不同类型。
以下为钻石内部特征类型介绍:
须状腰 Bearded Girdle:由腰围表面向内延伸的细小羽裂纹,可能源自切磨过程。
瘀痕 Bruise :受外力冲击所致,伴有根状羽裂纹的微小区域;一般见于刻面交接处。
洞痕 Cavity :羽裂纹的一部分破裂,或接近表面的晶体掉落或在抛光时被挤出所造成的角状缺口。
缺口 Chip:宝石表面受创形成的浅开口,发生于腰围边缘、刻面交接处或尖底。
云状物 Cloud:许多紧密聚集不易分辨的针点内含物,整体外关如云雾状。
晶体 Crystal:钻石内部包含的矿物晶体。
羽裂纹 Feather:宝石内裂纹的总称,常呈白色羽毛状。
孪晶中心 Grain Center:晶体扭曲的小聚集区,可呈现白色或深色,外观似线状或针点状。
内凹天然面 Indented Natural:部分的原石表皮凹陷于已切磨钻石表面下。
内部孪晶纹 Internal Graining:由晶体生长不规则所引起呈现白色、有颜色或反射性或在十倍放大下影响透明度的条纹、角度或弧线。
内部镭射穿凿 Internal Laser Drilling:钻石内部激光钻孔造成的表面羽裂纹,或将深色内含物周围已有的羽裂纹扩大至钻石表面。该羽裂纹处注入漂白剂可降低内含物的可见度。
晶结 Knot:触及已切磨钻石表面的白色或透明钻石晶体 内含物。
镭射洞 Laser Drill-hole:镭射光束所造成触及表面的细微孔道。
针状物 Needle: 在10倍放大镜下状似细棒的细长晶体。
针点Pinpoint :在10倍放大镜下呈点状的微小晶体。
双晶网 Twinning Wisp:在钻石生长处形成的一系列针点、云状物或晶体;伴有结晶扭曲和双晶面。
2. 钻石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也是影响钻石净度分级的重要因素,又常常称为“表面瑕疵”。
对于VVS级以下的钻石而言,内部特征是判定净度级别的主要依据,但是对于高净度级别,特别是LC级的钻石而言,外部特征常常是影响钻石级别判定的重要因素。与内部特征的最大区别是外部特征不会深入钻石的内部,所以在钻石重量损耗极小的情况下,一些微小的外部特征经重新抛磨后可以去除。
外部特征可能是保留了原始的某些表面特征,如原始晶面;可能是体现在钻石表面的结构现象,如表面纹理;也可能是钻石加工后遗留的抛磨痕迹,如烧痕、抛光纹等;还可能是钻石的表磨损现象。额外刻面、抛光纹、刮痕、缺口、棱线磨损等保留在成品钻石表面上的净度特征称为外部特征。
以下为钻石外部特征类型介绍:
.jpg)
磨损痕 Abrasion:已切磨钻石刻面棱线上系列的细微小缺口,常使棱线呈白雾状。
额外刻面 Extra Facet :不属于既定切磨样式所需的刻面,不考虑钻石的对称性,常见于腰围附近。
蜥蜴皮 Lizard Skin:已切磨钻石表面上呈现波浪状或不平的区域。
天然面 Natural:部分原石表面留存在已切磨钻石上,常见于腰围上或附近。
缺口 Nick:十倍放大下观察刻面棱线上无明显深度的小缺口,常见于腰围边线及尖底。
白点 Pit:状似小白点的微小开口。
抛光纹 Polish Lines:磨光过程留下的细腻平行沟纹和脊线;可发生在任何刻面上,但不跨越刻面棱线;为透明或白色。
烧灼痕 Burn Mark:因抛光过程过热所导致的雾状区域,亦称为灼烧面。
粗磨腰围 Rough Girdle:腰围表面不规则或呈颗粒状。
刮痕 Scratch:十倍放大观察钻石表面上无明显深度的细白暗线。
表面孪晶纹 Surface Graining :类似于内部孪晶纹,只见于钻石表面,是由不规则结晶构造所产生。
钻石内外特征标识
在绘制净度特征图时,每种类型净度特征使用一种特定的颜色来表示。这些颜色和标记将会帮助识别特征的种类。
红色:标示大多数内含物
红色加绿色:一起使用来标示洞痕、内凹天然面、结晶、凹蚀管和镭射洞
绿色:标示天然面
黑色:标示额外刻面
以下是常见的钻石内外特征以及相应的符号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