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戒指的寓意
戒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古埃及文明中期(约公元前20601785年),人们就已经有了佩戴戒指的习惯。那时的戒指一般呈甲虫形或印章形。
古埃及人将甲虫视为一种“水恒生命”的象征加以崇拜,又把它视为太阳神“瑞”(Re)的标记,所以人们常常模仿甲虫的形状制成印章护符、戒指等物,寓意吉洋平安。古埃及时代的戒指多用金银、玻璃及象、玛瑙、琥珀等珍贵材料制成,戒指上多刻有祝愿或符咒之类的象形文字。
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伊特鲁里亚王朝时代,出现了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所谓“封缄戒指”,专门用于封发各种信函、文件,同时兼有美化生活的修饰作用。
献给“上帝”的神圣戒指
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着整个欧洲,这里是“上帝”的世界。在所有珠宝都应献给上帝的名义上,从至高无上的罗马教皇到盘踞在各个教区的主教们,都拥有大量名贵的宝石戒指。各国的国王、王妃及贵族们,也都佩戴着光彩闪烁、价值昂贵的戒指,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富有。十字军的骑士们,也把镶着各色珠宝的戒指作为武运长久的护身符。
在古人的心目中,宝石中数蓝宝石最为名贵,被当作是“功德”的象征。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认为,贵重的蓝宝石戒指最符合圣职人员的身分,只有他们才配佩戴它。在法国麦丘尔教堂的撃上曾写着这样一段话:“主教们必须佩戴蓝宝石戒指。因为这种宝石所特有的魅力,足以使主教们想起自己担负着拯救那些蒙受苦难民众的重任。”罗马教皇西古斯图斯四世逝世时,手指上佩戴着嵌有名贵蓝宝石的戒指,所以在举行葬礼时,教会竟专门派了卫兵守护遗体,以防有人偷窃这枚戒指。
象征爱情的戒指
早在基督教产生之前,犹太人就有佩戴结婚戒指的习惯,后衍变成基督教徒结婚时不可缺少的一项成规。当时竞相追求豪华的结婚戒指成了一种风尚,人们为了得到一枚小小的结婚戒指,富者不惜耗资万贯,贫者则往往倾家荡产。为了对这种社会弊害提出警告,圣奥古斯丁(公元345~430年)曾呼呼:“如果新郎、新娘因贫困而无力筹措结婚戒指,僧侣们切不可对他们的婚姻抱迟疑态度,因为婚礼上交换戒指只是一种形式,而并非缺之不可。”但佩戴结婚戒指作为基督教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结婚仪式,还是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
据说英王乔治四世(17621830年)曾特意定制了两枚可以装像片的专用戒指,其中各有一幅微型肖像画:一幅他本人的,一幅是他的情妇菲札贝尔特夫人(后二人结婚)的。这位国王逝世时,曾委托别人把这两枚戒指放在他的胸前,以示他无限珍惜二人的爱情。
当时还盛行一种做法:将其爱人的头发放在戒指里,表示朝朝暮暮永不分离。还有人把爱情的哲言刻在戒指上,称之为“爱的箴言”。在这些各式的箴言中,尤以马丁路德送给他妻子卡特丽娜的最为意味深远。1525年,宗教改革的斗士马丁路德公然对抗罗马教皇,与修女卡特丽娜结了婚。在他送给妻子的戒指上所刻的赠言是:“此乃神圣结合之赠品,切不可丢失。”
纪念某人的纪念戒指
为纪念某人某事,所制的戒指也各式各样。
1649年,当英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时,英国王党为了悼念这位倒霉的国王,特地制造了许多嵌有国王肖像和名字的戒指。为纪念死者,十八世纪出现了一种以死者棺柩及骸骨、十字架等为装饰的戒指,并刻有“永远安息”、“在此长眠”之类的字样。
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曾把6枚戒指分赠给他的部下,其中有一枚现还珍在伦教的大英博物馆。这枚戒指设有一个装饰着月桂树花纹的蝴蝶形盖子,打开盖子,里面懷有副拿破仑的肖像。据说,为表示对主子效忠并企图东山再起,拿破仑的党羽复制并都随身佩戴着这种戒指。
新颕的美国戒指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美国的黄金时代,此时比较盛行中间饰有钻石的订婚戒指,可是作为结婚戒指,却以不镶宝石的纯金戒指为主流。
在无声电影时代,好菜坞的艺术家们使戒指及其他珠宝首饰日臻大众化了。如大明星卓别林就拥有27枚钻石戒指。而制片商约輸克劳福德别出心裁地用戒指制成注册商标:他用蓝宝石雕制成一颗大的星,然后把小块钻石嵌满其周。这种戒指商标,豪华壮观引人注目。